9游会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
 
 

9游会最后一米是难关?智慧车间离不开智慧工人

浏览: 次    发布日期:2023-11-14

  9游会随着5G、人工智能、机器视觉等新技术的应用,班组生产必须解决好“最后一米”的一系列新课题

  生产现场,悬挂在设备上空的摄像头脏了、导致机器视觉失灵,这该怎么办?“标准”答案,自然是要用抹布擦拭。或许在一些人看来,搬来人字梯或脚手架,登高两米多,抬手一擦一抹,是一种最正常的操作。

  但是,金川集团公司选矿厂一选矿车间磨浮维护保障班的“凌云”创新小组看来,此举不妥。

  经过该小组一番“梦幻般”的操作,就出现了这样的场景:一台柜机“移步”到墙边,自动升起一只刷头稳稳地找到摄像头,经过上下左右一轮丝滑地有规则运行,很快就完成了自动清洁,比手工擦拭更干净彻底。

  “凌云”创新小组组长褚海鹏说,随着5G、人工智能、机器视觉、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的应用,班组生产必须解决好“最后一米”的一系列新课题。

  金川集团是国内有色冶金行业的特大型联合企业,作为主流程单位之一的选矿厂,年处理矿量近1000万吨。

  近年来,紧跟国家数字化转型和智能矿山建设的步伐,选矿厂通过“5G+智能实现应用”,彻底改变了几十年来的传统作业方式。厂区生产运行由岗位值守、人工操作、分散作业转变为无人值守、远程控制、集中巡检,每班操作工由原来15到17人减少到3至5人,生产系统人机物匹配也更加科学高效,作业环境得到改善、作业效率大幅提升。

  然而,随着大量智能化设施和检测监控设备进入现场,灰尘、粉尘影响着智能监控设备的平稳运行、检测精度和使用寿命,日常清洁成为新课题。

  “操作工登高爬低增大了安全隐患!”“高档轿车配置车灯自动清洗功能,摄像头上能否也安装一个?”“如果还要靠人工清洁监控设备,就不能算线G+车间……”

  班组里的各种“吐槽”和大家的“奇思妙想”,最终集中在褚海鹏的案头,他找来相关材料、书籍,查询国内外文献,很快就有了机电一体化的新思路。经过大家的反复设计、几番调整,最终使用伸缩杆、电动马达、自洁刷头,制作出高空摄像头自动清洁工具。

  “这可省事了!‘小家伙’看似平平无奇,却深受欢迎。”职工王维荣说,通过更换刷头不仅可以擦拭摄像头和监测设备,还能用来擦拭高处的灯具、宣传版面和墙面,车间里仿佛有了“智能保洁员”9游会。

  许多人认为,智慧车间就是“机器换人”,但在“凌云”创新小组的眼中,最前沿的5G技术和智能科技,最终都要落在现场工人的手中,智慧车间离不开“智慧工人”。

  一选矿车间负责人高泽东说,在智慧车间的现场,会遇到许多5G开发人员想不到、看不到的问题,成为阻碍生产运行顺畅、高效的“最后一米”难关,“凌云”创新小组的任务就是找问题、论证问题、改进问题,直至攻克。

  “凌云”创新小组在今年初成立,高空摄像头自动清洁工具只是小组的7项创新成果之一。

  在冶金选矿磨浮的过程中,需要不断添加各种化学试剂,金川集团使用全国首个5G+智能“仓储-稀释-输送”系统后,以仓储为核心,通过智能出入库、机械手自动码垛拆垛、箱式输送机指定投送、药袋自动分离、药箱液位自动控制、药剂自动输送等环节,实现药剂制备过程全部动态智能控制9游会,彻底终结了使用60多年的传统人工加药模式,实现药剂供配无人化。

  但是,如此高端的“药剂输送链”却因为红外传感器易损坏的难题,经常被“卡脖子”。

  褚海鹏和同事反复琢磨、试验,为传感器设计制作了牢固的支架与保护壳,有效降低了传感器故障率,延长了使用寿命,降低了维护频次。同时,设计安装了药剂袋自动居中装置,避免了药剂洒落和自动加药设备被迫停机。

  “灵选1号”和“灵选2号”是一选矿车间5G+智慧视觉系统中监测浮选区域的两个轨道式智能巡检机器人,架设于浮选厂房南墙和北墙上,对浮选机及电机进行测温,并对皮带脱落、机体摆动超限、防护罩掉落等故障实时监测、分析、报警。而其运行轨道较高9游会,分布在距离地面5米至15米间,跨度最长的地方120米,最短的也有80米,清理十分不易。

  褚海鹏带领“凌云”小组自主制作无线遥控高空轨道清扫装置,确保轨道无杂物、无灰尘,解决了作业人员对高空设备、摄像头、传感器等的清扫工作的安全问题。网联化、智能化、数字化的选矿新生态,也浸透着一线工人的智慧。

  “凌云”,取自凌云之志,意寓远大的志向。走进工作室,“人人参与创新”“时时都在创新”“处处体现创新”三行大字异常醒目,也见证着褚海鹏所在班组不同凡响的“创新履历”。

  这个只有30多名员工的班组,曾分别在2009年和2023年两度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的称号。这里先后产生了洪坤、刘新民、李菊等3名金川集团劳动模范,李菊、王春霞等两名金川集团“三八红旗手”,诞生了边兴军、孙仁年、马艳萍、褚海鹏等4名甘肃省技术标兵,李菊领衔的“李菊劳模创新工作室”被授予“甘肃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”称号。

  “凌云”小组时常脑洞大开。近年来,这个班组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,先后解决各类生产难题200余个,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5项,取得各类成果奖项50余项,在全国发明展览会屡次获得金、银奖,累计创效超过千万元。

  “成立创新小组,一方面是以‘英雄不问出处’‘不拘一格用人才’的理念,引导职工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工作;另一方面,就是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业务特长,立足于‘小’和‘新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,带动团队成员学习新知识、新技能,带头研发推广应用新技术,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。”一选车间党支部书记尚修娟说。

  在这里,不仅有多个创新小组,车间还设立了“创客孵化基地”和“技术创新中心”,配套建立创新工作机制和激励奖励机制,为职工的个人成长和个人价值实现提供更广阔的舞台。

  “小班组也有大智慧。”褚海鹏说,我们的目标就是瞄准建设国际一流智慧选矿和生态选矿的样板车间,探索多元化激励和使用机制,培养更多创新型、技术型、技能型人才。(记者 康劲 通讯员 韦万国 李玉萍)